網頁

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[加幣貨幣]【一夜蒸發 190 億美元】從「史上最大爆倉潮」學到的血淚教訓

【一夜蒸發 190 億美元】從「史上最大爆倉潮」學到的血淚教訓:你真的懂得配置資產嗎?

發生在 2025 年 10 月的「史上最大加密貨幣清算事件」,就像一次血腥的市場體檢,讓所有投資人看到了風險有多可怕。短短一天,超過 190 億美元的錢消失了,許多人的資產歸零。

我們不談那些複雜的金融術語,只從**「資產配置」**的角度,來看看這場風暴給了我們什麼教訓。

加密貨幣不是全部資產

這次事件最大的問題,是很多人把**太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**,而且這個籃子還是「加密貨幣」這個**最容易摔破**的籃子。

在資產配置中,我們會把錢分成不同類別:

  1. **安全類**(像現金、定存)
  2. **穩定類**(像房地產、債券)
  3. **高風險類**(像股票、加密貨幣)

當你的大部分錢都壓在「高風險類」上,一旦市場下跌,你幾乎沒有退路。聰明的做法是:**加密貨幣再怎麼看好,也只能是你資產中的一小部分**。

槓桿就是資產配置的毒藥

「清算」的本質,就是因為你用了**借來的錢(槓桿)**來投資。

資產配置的第一要務是「活下來」。但槓桿交易正好相反,它會讓你:

  • **風險放大好幾倍**:賺錢時很快,賠錢時更快。
  • **失去控制權**:當市場跌到清算線時,你根本沒機會反應,平台會**自動把你的資產賣掉**來還債。

從配置的角度來看,借錢投資高風險資產,等於你在**最不穩定的籃子上,加了最重的石頭**。如果你的目標是長期穩健地累積財富,就應該**完全避免槓桿**。

宏觀風險與資產的「去相關性」

這次風暴的導火線是**全球政治和經濟的變化**,而不是幣圈本身的技術問題。這說明加密貨幣已經和傳統金融市場緊密相連。

資產配置的精髓在於找到**「不會一起跌」**的資產。

  • 當加密貨幣跌時,現金可能就很值錢(因為你能用低價買入)。
  • 當股市不好時,債券可能很穩定。

所以,一個好的資產配置組合裡,一定要有和加密貨幣**走勢不同**的東西。這樣當你的一個部分受傷時,另一個部分才能保護你,不至於「滿盤皆輸」。

結論

真正的安全感,不是來自單一資產漲了多少倍,而是來自於你的**資產結構是否足夠強韌**,能承受像「史上最大爆倉潮」這樣的突發衝擊。

關鍵字: #資產配置 #加密貨幣 #爆倉 #槓桿風險 #投資理財

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川普TACO交易的市場心理 :華爾街最新熱門話題,投資人如何「預測退縮」賺波動?


川普TACO交易:華爾街最新熱門話題,投資人如何「預測退縮」賺波動?

「TACO交易」不是在說墨西哥食物,而是華爾街投資圈最近瘋傳的熱門詞。 它全名是「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」——意即「川普總是退縮」。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《金融時報》專欄中,用來描述川普在關稅與貿易政策上反覆無常的作風,市場因此產生了可以「預測他退縮」的獲利機會。

什麼是「TACO交易」?

簡單來說,這是一種利用川普政策威脅與市場反應落差的投資策略。

流程通常是這樣:

  1. 川普宣布對某國或某產業加徵重稅 → 市場恐慌、股價下跌。
  2. 投資人認為他可能會「退縮」 → 在低點逢低買進。
  3. 政策被延後、修改或取消 → 市場反彈 → 投資人獲利出場。

這樣的模式讓短線投資人有機可乘,也讓「TACO」成為一種戲謔又實用的市場術語。

真實案例:川普的關稅威脅與市場反彈

舉例來說,某次川普宣布要對歐盟商品加徵 50% 關稅,市場立即重挫;但不久後他又宣布延後實施,股市立刻回彈。投資人稱這是一次典型的「TACO交易」。

在他第二任期內,多次對中國、歐盟與日本發出貿易威脅後又撤回的事件,使這種策略幾乎成為市場慣性反應 —— 一旦聽到「關稅」兩字,部分投資人反而視為買進信號。

市場評論與風險

儘管聽起來有趣,「TACO交易」其實揭示了政治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的深刻影響。 評論者認為,這種短期投機策略的成功仰賴「市場相信川普會退縮」。 若有一天他真的不退讓,整個市場預期就會崩壞,投資人可能遭受重大虧損。

長期而言,市場走勢仍由利率、企業獲利與經濟基本面主導。 「TACO交易」雖然能帶來短期話題,但終究是一種建立在政治預期上的博弈。

總結:從戲謔到現實的投資心理學

「TACO交易」不僅是一種短線策略,也是一面鏡子——反映出投資人如何在不確定的政治環境中尋找機會。 當市場習慣「政策威脅—退縮—反彈」的循環時,心理預期本身就成為了一種市場力量。

也許,「TACO」不只是川普的縮寫,更是當代金融市場「預期退讓」文化的象徵。


#川普交易 #TACOtrade #投資策略 #美國股市 #市場心理


來源:

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

[投資] 7年信貸及10年信貸對銀行及借款人的影響為何?

7年和10年信貸與銀行的關係,主要是銀行在放款年限上的調整,從過去的慣例(7年)擴展到10年,這改變了貸款的資金運用與客戶負擔模式,並對銀行的資金結構、風險管理與獲利潛力產生影響。 對借款人而言,10年期信貸可降低月付金,提高資金靈活度,但總利息支出會增加。 對銀行而言,這是一種擴大目標客群、降低資金成本的方式,但也需謹慎管理流動性比率,避免影響體系穩健性。 

對銀行的影響

調整資金結構與成本: 銀行將信貸從中期放款改為長期放款,可減少吸收定存作為資金來源的必要,從而降低資金成本。 

開發高潛力客群: 10年期信貸的低月付金對財務管理嚴謹的低風險客群有吸引力,銀行可藉此開拓這類客戶群,增加業務量。  

對借款人的影響

降低月付金負擔: 拉長還款年限,可在相同貸款額度下降低每月的還款金額,讓資金運用更靈活,減輕還款壓力。 

增加總利息支出: 雖然月付金降低,但拉長還款期數意味著總利息支出會增加。 

適合的族群: 適合財務管理嚴謹、有投資計畫或創業需求,需要靈活運用資金,並能承擔較長還款期的低風險客戶。 

銀行與信貸年限的演變 

過往慣例:: 銀行信用貸款過去長期以來,最長還款年限為7年。

近期發展:: 部分銀行開始推出10年期信用貸款,此舉突破了傳統慣例,引發市場關注,也促使金管會對其合法性及後續影響進行評估與監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