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比特幣取代實體貨幣?資產配置才是正解!!

大家都在談論比特幣,甚至有人說它會取代我們手上的鈔票。但說實話,在短期內這件事幾乎不可能發生

為什麼你現在還很難用比特幣去巷口買早餐?這不是科技不夠酷,而是因為它有幾個天生的「個性」讓它很難變成我們日常使用的錢。以下整理了四個最關鍵的原因:

1. 價格像坐雲霄飛車

想像一下,你今天用 1 顆比特幣買了一輛車,結果明天幣價大漲,算下來那輛車其實花了你原本兩倍的錢;或者是商家今天收了比特幣,明天幣價腰斬,直接賠本。 這種忽高忽低的價格波動,讓買賣雙方都很難定價,拿來當日常貨幣實在太刺激了。

2. 買杯咖啡等到天荒地老

我們習慣刷卡或掃碼「嗶」一聲就完成付款(一秒鐘幾萬筆交易)。但在比特幣目前的架構下,處理速度相對很慢,有時候確認一筆交易要等上 10 分鐘甚至更久。 如果你趕著上班買杯咖啡,應該沒辦法在櫃檯等這麼久吧?

3. 忘記密碼 = 錢包直接蒸發

實體錢包掉了,我們可以掛失提款卡;網銀密碼忘了,可以找銀行重設。 但在比特幣的世界裡,你自己就是銀行。如果你弄丟了密碼(私鑰),裡面的錢就永遠鎖死在網路上,誰也救不回來。這種「絕對的責任」對普通大眾來說,風險門檻太高了。

4. 政府不會輕易放手

國家需要透過控制貨幣數量來調節經濟(例如景氣不好時印鈔票救市)。而比特幣的數量是寫死在程式碼裡的(固定上限),政府無法控制它。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失去對自家經濟的掌控權。

結論:它是資產,不是零錢

雖然它很難取代實體貨幣,但比特幣找到了屬於它的新位置——「數位黃金」

現在大家買比特幣,多半不是為了拿去消費,而是為了「保值」或「投資」。就像我們不會拿金條去超商買東西,但我們會買黃金來存一樣。

檢視自身的投資組合,用資產配置,將「數位黃金」配置自身合適的比例,應是不錯的方式。


文章關鍵字

#比特幣 #加密貨幣 #區塊鏈 #數位黃金 #投資理財 #金融科技 #數位資產 #BTC

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漫威迷必看!盤點北美票房破 3 億美金的 MCU 神作:這些都是 Production Ready 的頂級代碼

Photo by AI Gemini

 身為漫威宇宙(MCU: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)的觀眾,就像在維護一個龐大的專案庫。有些電影是實驗性質的 branch,有些則是穩定運作、獲得無數好評的 Master branch。

今天我們不看情懷,只看數據。以下整理了北美票房突破 3 億美金的漫威電影,這些作品就像 GitHub 上星星數(Stars)最高的專案,絕對是品質保證。

👑 票房霸主:超過 6 億美金的殿堂級作品

這幾部是 MCU 的核心架構,沒看過它們,你的漫威知識庫會 Compile Error。

1. 復仇者聯盟 4:終局之戰 (2019) - $8.58 億 無限傳奇的大結局。這就像是整個專案的 v1.0 正式發布,所有伏筆一次回收。英雄們穿越時空逆轉無限寶石的彈指,史詩感滿分,準備好衛生紙吧。

2. 蜘蛛人:無家日 (2021) - $8.14 億 三代蜘蛛人同框,情懷拉滿。這部片證明了多重宇宙的概念不是 Bug,而是 Feature。彼得帕克為了修正錯誤,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

3. 黑豹 (2018) - $7.00 億 不只是英雄片,更是文化現象。瓦干達的高科技與獨特美學,加上反派齊爾蒙格的深刻動機,讓這部片在單人電影中獨樹一格。

4. 復仇者聯盟 3:無限之戰 (2018) - $6.78 億 薩諾斯收集寶石的個人秀。這是漫威少見以反派為視角的故事,結局的絕望感讓人震撼,就像 Server 無預警 Crash 一樣令人措手不及。

5. 死侍與金鋼狼 (2024) - $6.36 億 最新的票房怪獸。嘴砲死侍遇上落魄金鋼狼,充滿了 R 級笑話與後設幽默,是近期最成功的「重構 (Refactor)」作品。

6. 復仇者聯盟 1 (2012) - $6.23 億 一切的起點。第一次將不同 Library(英雄)整合在一起運作。看著鋼鐵人、雷神、隊長從互看不順眼到團結抗敵,經典中的經典。


🔥 中流砥柱:4 億至 6 億美金的強檔

7. 復仇者聯盟 2:奧創紀元 (2015) 東尼史塔克創造的人工智慧失控了。這告訴我們:沒有做好測試的 AI 是很危險的。

8. 黑豹 2:瓦干達萬歲 (2022) 在失去主角的情況下,瓦干達必須面對水底王國的威脅。這是一部關於療傷與傳承的電影。

9. 驚奇隊長 (2019) 漫威最強女英雄的起源故事。故事發生在 90 年代,解釋了復仇者聯盟名稱的由來。

10. 奇異博士 2:失控多重宇宙 (2022) 魔法與多重宇宙的瘋狂結合,風格偏向驚悚,奇異博士必須收拾無限可能性的爛攤子。

11. 鋼鐵人 3 (2013) 東尼史塔克面對焦慮症與恐怖份子。證明了就算沒有盔甲,他依然是鋼鐵人。

12. 美國隊長 3:英雄內戰 (2016) 復仇者聯盟分裂!這基本上是《復仇者聯盟 2.5》,動作場面調度極為精彩。


🚀 實力堅強:3 億至 4 億美金的佳作

以下這些電影雖然票房沒衝破 4 億,但依然表現亮眼,是非常穩定的模組:

  • 蜘蛛人:離家日 (2019) - 接續終局之戰後的校園生活。

  • 星際異攻隊 2 (2017) - 關於父子關係與家庭的深層探討。

  • 星際異攻隊 3 (2023) - 火箭浣熊的悲慘過去,系列最感人的結局。

  • 雷神索爾 4:愛與雷霆 (2022) - 索爾與前女友珍佛斯特的故事。

  • 蜘蛛人:返校日 (2017) - 蜘蛛人回歸漫威宇宙的第一部個人電影。

  • 星際異攻隊 1 (2014) - 一群魯蛇拯救宇宙,音樂品味極佳。

  • 雷神索爾 3:諸神黃昏 (2017) - 風格大轉變,充滿電音與霓虹色彩的太空冒險。

  • 鋼鐵人 1 (2008) - MCU 的「Hello World」,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漫威王朝。


結語

如果你正打算補完漫威進度,建議優先從票房前 10 名下手,這就像是閱讀官方文件一樣重要。其他的電影則可以視為擴充套件,行有餘力再慢慢補齊!


#漫威 #Marvel #MCU #復仇者聯盟 #鋼鐵人 #蜘蛛人 #電影推薦 #票房冠軍


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

📘投資指數型基金還是個股?誰的報酬率更高?完整解析!

 
💡 一、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:誰比較賺?

許多人在投資的起點,總會問:「到底是投資指數型基金或ETF比較好?還是挑個股能賺更多?」
從表面上看,選對個股的確可能報酬驚人;但長期下來,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實際績效卻是——指數型基金勝出!


📊 二、歷史數據告訴我們什麼?

根據美國市場過去數十年的資料顯示:

  • S&P 500 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約為 9%~10%(含股息再投資)

  • 而個股報酬率分布極端,只有約 4% 的股票 貢獻了全部市場報酬。

這意味著:

個股報酬率的潛力確實更高,但能挑中「那4%」的機率極低。
反之,投資指數ETF等於同時擁有這4%的明星公司,也能穩定分享到市場整體的成長。


🧠 三、為什麼ETF投資人更容易成功?

  1. 風險分散:ETF幫你自動分散投資上百家公司,不會因單一公司暴跌而重傷。

  2. 操作簡單:不用天天盯盤、研究財報,減少情緒化決策。

  3. 費用低廉:多數ETF的管理費用率不到0.5%,遠低於主動型基金。

  4. 行為偏誤少:不容易「高買低賣」,能更容易長期持有。

因此,長期下來,投資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報酬率反而更接近「市場的真實成長率」。


🚀 四、那什麼時候應該投資個股?

如果你:

  • 對特定產業有深入了解(如AI、半導體或能源),

  • 能分析公司財報與估值,

  • 並且有紀律與長期觀點,

那麼投資個股確實可能帶來超越市場的報酬率
例如早期投資台積電、蘋果、微軟的人,年化報酬率遠高於指數。
但現實是——成功者只占少數。


📈 五、最實際的策略:核心+衛星配置

對多數投資人來說,最有效率的組合是:

80% 指數ETF + 20% 個股。

這樣能:

  • 用ETF穩定累積長期報酬,

  • 同時用個股抓住潛在的超額收益。

這種配置不但風險分散,也能滿足投資樂趣與成長性。


🎯 六、結論

比較項目指數型基金 / ETF個股投資
平均報酬率約7%~10%可能高於10%或低於0%
風險中等
操作難度
長期成功率

總結一句話:

「個股可能讓你致富,但ETF能讓你穩定變富。」


🔖 Hashtags

#投資入門 #ETF #指數基金 #個股投資 #理財規劃 #長期投資 #資產配置 #財務自由

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[數學]計算機上的GT按鍵怎麼操作?

「GT」按鍵是「Grand Total」(累加總數)的縮寫

其作用是將每次計算完成後的結果(按下等號 "=" 後的值)累加起來。第一次按下GT鍵會顯示之前累加的總數,再次按下GT鍵會將這次的新結果加到總數中。通常,按下「AC」(All Clear)或連續按兩次GT鍵都可以清除累加的總數。 

如何使用GT按鍵

進行計算:輸入第一個計算式,例如 3 * 4,然後按下等號 = ,得到結果 12。

累加結果:按下 GT 鍵,計算機就會將 12 儲存起來,此時畫面可能會顯示一個小小的「M」或「GT」標誌表示記憶已啟動。

進行下一個計算:進行下一個計算式,例如 6 * 7,然後按下等號 = ,得到結果 42。

累加新結果:再次按下 GT 鍵,計算機將把 42 加到之前儲存的 12 上,顯示 54。

繼續累加:如果還有其他計算,可以繼續進行,每次計算完成後按 GT 鍵即可將結果加到總數中。

清除總數:當您想結束並清除所有累加的記憶時,可以按 AC 鍵,或者在某些計算機上連續按兩次 GT 鍵。 

GT 與其他記憶鍵的區別

GT:累加所有按下等號的結果,適用於需要連續加總多個計算結果的情況。

M+ / M-:將當前顯示的數值加到或減去記憶體中的總數。這是在進行一系列加減運算的加總時使用,例如計算 (3 * 4) + (5 * 6) - (2 * 3),可以先將 3 * 4 = 12 按 M+,再將 5 * 6 = 30 按 M+,最後將 2 * 3 = 6 按 M-,最後再按 MR (Memory Recall) 就能得到最終結果 36。 

補充說明:具有GT鍵的計算機,國家考試是可以使用的;但若有MU鍵,就不能使用了。

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核定機型線上查詢

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

教師別只靠年金過日子:從資產配置角度談穩健理財之道

一、公立教師的「穩定陷阱」

在台灣,公立教師一向被視為「鐵飯碗」族群。穩定的薪水、固定的退休年金,讓許多老師誤以為只要按部就班,就能安穩度過退休生活。
然而,近年來隨著年金改革、通膨上升、醫療壽命延長等問題浮現,「只靠年金過日子」已不再是保險的選項。事實上,若教師沒有提早建立理財規畫,退休後可能會面臨「資金不足」、「生活品質下降」的風險。


二、年金制度的隱藏風險

許多教師相信公保與年金可以提供穩定現金流,但必須看到以下幾個現實:

  1. 制度變動風險:年金改革已非新鮮事,未來若政府財政吃緊,給付標準可能再次調整。

  2. 通貨膨脹風險:即使每月領取固定金額,購買力卻可能逐年下降。

  3. 長壽風險:教師平均壽命往往高於一般職業,若退休後活到90歲,單靠年金可能無法涵蓋所有開銷。

換句話說,年金是「安全底線」,卻不是「幸福生活」的保證。


三、資產配置:穩健理財的核心思維

從《資產配置》的角度來看,教師的理財規畫應以「穩中求成」為核心。
資產配置不只是買股票或基金,而是將資金分散在不同風險層級的資產中,以達到「抗波動」、「穩收益」的效果。

一個典型的退休資產配置策略可參考以下比例:

  • 30% 穩定收益資產:如債券ETF、定期存款。

  • 60% 成長資產:如全球指數ETF、台股ETF、高股息ETF。

  • 10% 流動現金:應付突發支出或投資機會。

這樣的結構能兼顧安全與報酬,讓教師即使在市場波動中,也能維持退休生活品質。


四、用時間換報酬:提早布局的威力

教師職涯通常長達25至35年,這正是最大的理財優勢——穩定的現金流與長期投資時間
若能提早開始資產配置,即使每月僅投入少量金額,也能透過複利效應達到驚人的成果。

例如:

  • 每月投入新台幣10,000元於年化報酬率8%的ETF,30年後資產可累積約1,500萬元

  • 若延後10年才開始,最終金額將少近一半。

這顯示時間是教師最大的財富槓桿,不需要冒高風險,也能累積可觀退休資產。


五、財務自由,不只是退休後的夢

理財對教師而言,不應只是「為了退休」,更是「為了生活的選擇權」。
擁有多元資產配置與穩定被動收入的教師,能在中年階段減少壓力、選擇進修、甚至提早退休,過上更自由的人生。

正如一句投資名言所說:「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。」
穩定的工作不是理財的終點,而是最佳起點。教師若能善用收入優勢與長期規畫,將年金視為底層保障、投資視為增值工具,未來的退休生活將不再是「夠不夠用」的問題,而是「想怎麼過」的選擇。


#公教人員理財 #年金改革 #資產配置 #退休金規劃 #ETF投資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