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

彩金14億威力彩的中獎機率如何計算

威力彩的中獎機率計算方式,主要基於組合數學中的「組合」概念,因為彩券號碼的順序不影響中獎。威力彩分為兩個選號區:

  • 第一選號區: 從1到38個號碼中,選取6個號碼。
  • 第二選號區: 從1到8個號碼中,選取1個號碼。

計算總組合數

要計算威力彩的總組合數,你需要分別計算兩個選號區的組合數,然後將它們相乘。

  1. 第一選號區的組合數: 從38個號碼中選出6個,其組合數為 C(38,6) 所以,

  2. 第二選號區的組合數: 從8個號碼中選出1個,其組合數為 C(8,1)

  3. 總組合數: 將兩個選號區的組合數相乘。 總組合數 =

這表示,威力彩總共有 26,020,408 種不同的號碼組合。


計算各獎項的中獎機率

中獎機率的計算公式是:

中獎機率 = (中獎組合數) / (總組合數)

以下列出各獎項的中獎機率(主要參考資訊,實際可能因獎金分配方式有微調):

  • 頭獎 (第一區6個號碼全中 + 第二區1個號碼中):

    • 中獎組合數: (你選的6個號碼和1個號碼都中)
    • 機率: (約三千八百萬分之一)
    • 換算成百分比約為 0.00000384%
  • 貳獎 (第一區6個號碼全中 + 第二區0個號碼中):

    • 中獎組合數: (你選的6個號碼全中,但第二區的1個號碼未中,且未中的號碼必須是另外7個未開出的號碼之一)
    • 機率:
  • 參獎 (第一區5個號碼中 + 第二區1個號碼中):

    • 中獎組合數: (從6個中獎號碼中選5個,從32個未中號碼中選1個,第二區的1個號碼中)
  • 肆獎 (第一區5個號碼中 + 第二區0個號碼中):

    • 中獎組合數:

以此類推,每個獎項都可以用類似的組合概念來計算中獎組合數,再除以總組合數得到機率。


結論

威力彩中頭獎的機率非常低,大約是兩千六百萬分之一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頭獎獎金通常非常高。了解這些機率可以幫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彩券,把它當作一種娛樂,而非投資工具。


#威力彩 #中獎機率 #彩金計算 #樂透分析 #包牌

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

[投資] 方便好用的資產配置平衡的線上管理工具 YP-Finance + CLEC投資理財頻道

免責聲明:本篇文章純粹介紹 YP-Finance 網站的再平衡試算工具,並以 CLEC投資理財頻道 裡所建議的資產配置標的及比例來當投資參考模型,並沒有任何推薦投資標的的用意,投資人應衡量自身的情況進行投資,並對自己的投資負責。

許多網頁及APP,其實都有提供輸入股票資產部位,並能即時出現配置比例,但是如果臨時有一大筆錢要投資,那就要做再平衡(rebalancing),於是要手動計算買賣進出部位,這過程有點惱人,若是有適合的線上工具可以來簡單計算,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。

情況模擬:

假設開局100萬來投入市場,以CLEC所建議的 4:4:2 配置,Beta 為 1.2。


輸入相對應標的的股數

100萬 資產配置後呈現的圓餅圖

5年內的資產價值走勢

若有一筆獎金 20萬,要投入場,配比仍要維持 4:4:2來配置,配置要如何修改?

直接看下圖的交易股數,即可。


交易股數:

00662 968股

00670L 630股

00865B 920股

總結

1. 可以隨時觀看投資部位的資產變化、手機或電腦操作皆可以。

2. 再平衡時,省時省力,立刻調整到所需要的比例,若是調成4:3:3或6:2:2,也可以很快知道自己要調整多少的部位,不用再按計算機。

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

[投資] 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(0050)分割之後,6/18日開放交易,投資人首先要注意些什麼?

 

1. 交易暫停與恢復時程

  • 6/11–6/17:在股權分割期間,ETF 停止次級市場買賣、轉換,也無法申購贖回

  • 6/18 起:分割完成、恢復交易與申贖作業

👉 投資人務必留意這段期間金額與張數的異動,以及券商的交易系統應否調整持股設定。


2. 分割比率與資產不變本質

  • 本次 0050 採用四轉一 (4-for-1) 前端分割,即每一張拆成四張,單位淨值降至約1/4

  • 雖然帳面股數大增、每單位淨值下來,但總資產價值不變 

3. 配息與除息時程影響

  • 雖然每單位配息數額會隨單位淨值下降,但年度總配息收益仍維持不變

👉 若6-7月有除息計劃,要注意分割後的 除息基準日配息金額再投資安排


特別提醒:2025/6/18(三)集中市場將恢復交易,若想交易的投資人,尤其要留意前天公告的淨值、當日淨值折溢價

6/17 淨值 47.32元

淨值歷史資料:

https://www.yuantafunds.com/myfund/information/1066

當日折溢價資料:

https://mis.twse.com.tw/stock/various-areas/etf-price/indicator-disclosure-etf?lang=zhHant

#0050分割 #元大台灣50 #ETF交易 #投資策略 #股市新手

[投資] 在報酬順序風險的前提下,一般已退休的投資人要做什麼樣的資產配置?


1. 台股和美股的報酬率差距縮小,甚至趨於一致

從2000年以後的數據來看,台股和美國標普的20年滾動報酬率差距已經比早期小很多。這可能代表台灣股市越來越成熟,逐漸與全球市場接軌,報酬率也更貼近國際水準。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,未來兩者的報酬率可能會更接近,不再像早期那樣有巨大的差異。


2. 報酬率回歸平均值,但大幅飆漲或崩跌的機會減少

早年台股那種動輒20%以上的超高報酬率,通常是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或泡沫化的特殊時期。在經歷了幾次市場修正後,投資人會更理性。未來台灣和美國股市的20年滾動報酬率,很可能會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,例如5%到10%之間。像過去那種短期內大幅飆漲或崩跌的情況,長期來看可能會比較少見。


3. 受全球經濟影響更大

現在全球經濟連結越來越緊密,台灣的股市也很難獨善其身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,它的股市表現往往會影響到全球其他市場。因此,未來台股的表現,很可能也會更緊密地跟隨全球經濟的腳步,特別是美國股市的表現。


4. 「穩健成長」取代「高爆發」

對於台灣股市來說,過去的「高爆發」時期可能已經過去。未來如果繼續成長,更可能是一種「穩健成長」的模式,也就是企業獲利持續提升,但股價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非理性飆升。這對長期投資人來說,可能代表更低的風險和更可預期的報酬。

[投資] 為何在1989年開始,台股報酬指數報酬率明顯下滑?

從1989年開始,台股報酬率明顯下滑,主要是因為一系列的事件和台灣經濟環境的轉變。以下是一些具體原因:


1. 1990年股市泡沫破裂

在1980年代末期,台灣經濟非常繁榮,資金充裕。加上新台幣升值,許多熱錢湧入股市和房市,造成嚴重的泡沫化。當時股市非常瘋狂,甚至出現「全民皆股」的現象,許多人辭職專職炒股,股價被炒到不合理的程度。

然而,在1990年1月,政府實施了「證交稅千分之六」的政策,這成為壓垮股市的最後一根稻草。投資人意識到股市已經過熱,伴隨恐慌情緒,台股從1990年2月的歷史高點12682點一路狂跌,到同年10月跌至2560點,跌幅接近80%。這場股災讓許多投資人慘賠,對後續的股市表現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
2. 亞洲金融風暴 (1997年)

1997年,亞洲地區爆發金融風暴,從泰國開始,蔓延到印尼、馬來西亞、韓國等地。雖然台灣受到的直接衝擊相對較小,但作為亞洲經濟體之一,仍間接受到影響。外資從亞洲撤離,也造成台股的賣壓,導致股市下跌。


3. 網路泡沫化 (2000年)

進入2000年後,全球性的網路科技泡沫破裂也影響到台股。許多網路公司的估值過高,最終無法支撐實際獲利,導致股價崩跌。這波影響也讓台股從2000年初的高點大幅滑落。


4. 產業結構轉型與國際競爭加劇

  • 產業轉型: 隨著時間推進,台灣的產業結構從勞力密集轉向科技產業。在這個轉型過程中,部分傳統產業逐漸失去優勢,這也反映在股市表現上。
  • 國際競爭: 台灣的出口貿易面臨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強的國際競爭對手,這也影響到企業的獲利能力,進而影響股市的長期表現。

5. 投資人結構變化與觀念轉變

在1990年代後,台股的投資人結構也逐漸改變。從早期散戶主導的投機炒作,逐漸轉變為法人(如投信、自營商)和外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外資的進入也帶來了更注重基本面的投資觀念,這讓股市的漲跌更回歸到企業實際獲利和經濟基本面,而非單純的資金炒作。


這些因素綜合起來,導致台股在1989年之後的20年滾動報酬率明顯下滑,告別了過去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狂飆時期,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但也更受基本面影響的階段。
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www.ptt.cc/bbs/Stock/M.1749920883.A.814.html

[投資] 台股20年滾動報酬與美國標普500滾動20年報酬比較

年份台股報酬美國標普500
19267.13%
19276.10%
19284.71%
19293.11%
19304.46%
19317.43%
193211.72%
193313.15%
193410.68%
193513.13%
193612.48%
193711.20%
193812.98%
193913.48%
194014.15%
194114.76%
194216.86%
194315.25%
194415.11%
194514.95%
194613.84%
194713.72%
194814.63%
194914.92%
195013.43%
195112.10%
195211.65%
195311.67%
195410.85%
19556.87%
19567.10%
19577.91%
19588.12%
19596.53%
19606.83%
19618.31%
19626.76%
19638.30%
19648.29%
19657.80%
19668.65%
196718.41%10.17%
196822.01%9.27%
196926.10%9.54%
197029.93%11.55%
197123.54%11.16%
197223.10%11.89%
197317.46%11.33%
197416.62%12.76%
197522.75%14.58%
197617.14%14.60%
197717.86%14.56%
197817.86%16.65%
197915.07%17.75%
198016.58%17.88%
198113.17%15.68%
198213.87%15.24%
198313.77%12.71%
198412.34%12.98%
198512.03%13.22%
198612.32%11.94%
198712.28%11.80%
19888.31%11.82%
19891.68%8.43%
19901.04%8.21%
19916.00%9.14%
19924.36%7.81%
19936.80%8.22%
19944.00%9.22%
19954.01%9.85%
19965.11%8.19%
19974.49%7.68%
19984.48%7.19%
19995.55%5.62%
20005.12%6.06%
20019.46%7.47%
20029.91%9.52%
20039.83%9.80%
20049.58%9.69%
200510.91%10.34%

這張表格呈現的是台灣股市報酬指數美國標普500指數在不同年份的「20年滾動報酬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如果你在某一年投資,並持有20年,平均每年會獲得多少報酬。

從這張表格,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幾點:

  • 台股早年報酬率較高: 在1967年到1988年之間,台股的20年滾動報酬率普遍高於美國標普500。特別是在1969年和1970年,台股的報酬率甚至接近30%,這在投資上是很高的數字。
  • 台股報酬率在後期明顯下滑: 從1989年開始,台股的20年滾動報酬率大幅下降,有些年份甚至只有1%左右。這可能與台灣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,以及股市泡沫化等因素有關。
  • 美國標普500表現相對穩定: 相較於台股,美國標普500的20年滾動報酬率波動較小,即使在台股表現較差的時期,美國標普500的報酬率也大多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。
  • 長期來看,兩者報酬率趨於接近: 雖然早年差異大,但到了2000年以後,兩者的20年滾動報酬率開始變得比較接近,都在5%到10%之間。

總結來說,這份數據告訴我們,過去幾十年來,台灣股市在早期有過非常亮眼的表現,但近年來的長期平均報酬率則較為一般。而美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報酬率則相對穩定且持續。
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www.ptt.cc/bbs/Stock/M.1749920883.A.814.html
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