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💡父母贈與子女購屋免稅攻略:合法金流與稅務規劃全解析

買房是人生大事,許多父母希望幫助子女圓夢,直接贈與購屋資金或房產。但若沒有妥善規劃,很容易被國稅局認定為超額贈與、補稅甚至加罰。本文將帶你掌握 父母贈與子女購屋的金流安排、稅務節省與申報重點,讓愛心不變成稅務陷阱。


🏠 一、法律基礎:贈與稅以「贈與人」為主體

台灣的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規定,每位贈與人每年享有 新臺幣244萬元免稅額
換句話說,父母各有一份免稅額,而不是以子女為計算單位。

✅ 實例:

  • 爸爸贈與兒子244萬元 → 免稅

  • 媽媽贈與兒子244萬元 → 免稅
    ➡️ 子女同年可合法收到 488萬元 贈與資金,完全免稅。


💰 二、常見情境與規劃建議

1️⃣ 父母贈與現金購屋

若父母想幫忙子女支付房屋頭期款,可以採以下方式:

  • 由父母各自轉帳 至子女帳戶(建議標註「贈與購屋款」)。

  • 若房屋價金高於488萬,可分年贈與、分次轉帳。

  • 若一次贈與超過免稅額,需在30天內向國稅局申報贈與稅。

💡 避免錯誤做法
若父母想贈與488萬,卻由父親單一帳戶轉出 → 會被視為父親全額贈與,導致超過免稅額、需課稅。


2️⃣ 父母共同贈與房屋

若房屋登記在父母名下,欲贈與子女:

  • 可由父母各自贈與房屋持分(各1/2)。

  • 各自以其名下的贈與金額計算免稅額。

  • 贈與房屋時,依當時公告現值計算稅額。


3️⃣ 父母贈與資金、但房子登記在子女名下

此情形最常被國稅局注意。
若父母出資購屋,但房產全登記子女名下 → 被視為父母贈與子女,需依法申報贈與稅。
💡 建議:

  • 若想共同出資,可採「共同登記」方式(例如父母與子女各佔50%)。

  • 或先以「借款」形式協助,日後再分年轉為贈與。


🧮 三、金流安排實務範例

假設:

  • 房屋總價:1,200萬元

  • 子女貸款:700萬元

  • 父母贈與頭期款:500萬元

正確金流範例:

贈與人轉出金額轉入帳戶備註
爸爸244萬元子女帳戶贈與購屋款
媽媽244萬元子女帳戶贈與購屋款
合計488萬元子女帳戶合法免稅範圍

若仍差額12萬元,可由父母任何一方多轉,但須申報(稅負極低)。


📄 四、文件與證據保存

  1. 銀行轉帳紀錄:務必使用父母個別帳戶轉出,保留交易明細。

  2. 購屋契約書影本:標註贈與資金用途。

  3. 必要時可附贈與契約書:簡單明確寫明「自願贈與購屋資金,無對價」。

  4. 稅務申報書副本:若超過免稅額,保存稅局申報收據。


⚠️ 五、常見錯誤與稅務風險

錯誤情況結果
父母合資買房但登記在子女名下被認定為贈與,須課稅
父母共同贈與但由單一帳戶轉出視為單方贈與
未申報超額贈與國稅局可補稅並加罰

🌿 六、節稅建議總整理

✅ 父母可各自每年贈與子女244萬,合計488萬免稅。
✅ 大額購屋可分年贈與,充分利用免稅額。
✅ 採共同轉帳、保留金流紀錄,避免被誤認為逃漏稅。
✅ 若不確定金額界線,可先申報「零稅負」案件,日後更安心。


✨ 結語

父母幫子女買房是愛的表現,但稅法的界線必須先了解。
透過正確的金流安排與分年贈與策略,不僅能讓贈與合法、免稅,也能避免事後被國稅局追稅。
讓「愛的出資」成為家庭間溫暖的傳承,而不是稅務的負擔。


🏷️ Hashtags

#贈與稅 #購屋資金 #父母贈與 #免稅規劃 #金流安排 #房產稅務 #節稅技巧 #理財教育 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