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

[投資] 主動還是被動?ETF投資人的十字路口選擇


這是一個很多投資人都會問的問題 😊
「主動式 ETF」與「被動式 ETF」各有優缺點,哪一種比較好,要看你的投資目標、風險承受度與時間投入程度。


1. 被動式 ETF

定義:跟隨某個指數(如台灣 50、S&P 500、NASDAQ 100),完全依照成分股比例進行投資,不由基金經理人主觀選股。

優點

  • 費用低:管理費與手續費通常低於主動式 ETF。

  • 透明度高:投資標的清楚、規則明確。

  • 長期表現穩定:多數研究顯示,大部分主動基金長期跑不贏指數,所以被動 ETF 往往能提供穩健報酬。

缺點

  • 缺乏彈性:無法因應市場狀況做快速調整。

  • 無法超越大盤:只能「跟隨市場」,若市場下跌,你也會跟著跌。


2. 主動式 ETF

定義:由基金經理人或策略團隊主動選股、調整配置,目標是「擊敗市場指數」。

優點

  • 有機會跑贏大盤:若經理人能力強,在特定環境下可創造超額報酬。

  • 策略靈活:能及時避開壞股票,或加碼特定產業(如 AI、綠能)。

  • 多樣化:可能包含主題式 ETF(如 AI ETF、高股息成長 ETF)。

缺點

  • 費用較高:管理費、隱藏成本都比被動 ETF 高。

  • 績效不確定:根據美國 SPIVA 報告,超過 70% 以上的主動基金長期輸給指數

  • 高度依賴經理人能力:若操作失誤,可能比被動 ETF 表現更差。


3. 哪一種比較好?

這要看投資人需求:

  • 如果你想要穩健、長期投資,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 → 被動式 ETF 較好
    (例如:台灣 0050、00757;美國 SPY、VOO、QQQ)

  • 如果你相信某個主題、產業,或對某經理人的能力有信心 → 主動式 ETF 可以小比例配置
    (例如:AI 主題 ETF、高股息低波動 ETF)


建議做法
大多數投資人可以以 80~90% 被動式 ETF 打基礎,再用 10~20% 主動式 ETF 做加值或主題配置,這樣既能享受低成本的市場平均報酬,也有機會捕捉額外成長。但是,如何配置還是因人而異,任何的投資決策都一定的風險,過去的報酬也不代表未來的報酬。投資人需審慎思考!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